王火文集

王火

> 王火文集 > 王火文集目录

第1081章 日伪罪恶(6)(1 / 2)

上一章目 录

梅逆之三封遗书,一封呈“蒋主席勋启”,一封致“司法行政部谢部长,谢常务次长,洪政务次长勋启”,临刑前他方索笔添上一个“呈”字,底下注名后又加上“谨呈”二字,另一封是给他的弟弟梅祖芳的。几封信的内容大致是:“我为国而死,为沦陷区二万万同胞而死”。致其妻信谓:“爱卿:生平没做坏事,只杀过人而未害过人,你也如是,希望能一本此意,教诲子女,以成国用。”下署“思平”二字。另有致子女信,勉励不负父志,努力向学,以为社会出力。所有信件日期皆为9月15日七时三十五分,他填年月日前忘了日期,在笔拿到手时问:“今天十几了?”法官说:“9月14。”并说:“现在是七时三十五分。”梅逆写毕,悉交庭上,并请检察官将致蒋主席及谢部长二信送到。这时梅逆眼内已有湿润泪水充溢,庭上说:“希望你镇静。”他说:“我很镇静。”又说:“是绞刑,抑是枪决?”庭上不置可否地说:“尽可能减少你痛苦。”他就点点头说:“那就好!”又要求不捆绑,庭上说:“你如听话,我们就不绑。”他又要求庭上转告家属,可能的话,葬他在南京城郊。至此,他又说出最后的怨言,认为法庭去提他时,不正式通知他是执行,未能与同难之友告别,认为遗憾,但突然又说:“法庭这举措是对的,免得惊动大家。”

时已七时四十五分,庭上下令将他推出,由二法警扶行,后随六名荷枪法警警戒。陈检察官及高院葛召棠审判长皆到场监刑,陈氏发令命令推至墙角执行,语犹未毕,法警祝昆峰已拔枪向梅逆头脑一枪,梅即向前仆倒,弹由鼻孔穿出,瞬即毙命。警士将其身体翻向仰面朝天,并将衣服拉扯整齐,临时法庭即电话告诉首都地院检察处派员来验尸,并通知其家属具领。

梅逆之弟梅祖芳于法院验尸完毕后,于十时半左右,即往监中收尸。

梅逆尸体由家属用卡车于十一时半运往中正路中国殡仪馆收殓。梅妻闻处决讯后即携三子女赶赴老虎桥刑场,满面流泪,状极凄苦,后经梅弟祖芳频频劝慰,遂坐门房内守候,及梅尸运出,即赴殡仪馆。中国殡仪馆接到梅尸后,即移入大礼堂,后在化妆室予以整容化妆,定今日下午五时入棺。

礼堂门口,犹有“梅府丧事”四字,礼堂内有桌一张,至午二时,尚无香烛烟火,帐幕上有“音容宛在”四字,不知是谁所写,然并无梅逆照片。

殡仪馆前,冷冷清清,空气死寂非凡,大厅上横陈白木无漆棺材一具,既无吊唁之亲友,亦无家人在旁,一切诸事皆委托馆中代办。汉奸下场如此,固非其当初所能料及。

按:梅逆,浙江人,五十四岁,伪府时代肩任伪实业部长、工商部长,伪浙江省长,战前担任江宁实验县县长,住南京北平路四十二号。

(本文刊于1946年9月19日重庆《时事新报》)

梅花山前谈汪精卫

到南京旧地重游,触动了不少回忆。

梅花山是明孝陵南面的一个小土山,传说原是吴大帝孙权墓。山上遍植梅树,童年时,红梅盛开,父亲就说:“去吴大帝墓看梅花去!”于是,带了我来赏梅,有时还出钱租了驴子骑着上山观赏。抗战胜利后,1946年3月我随中共南方局的祝华、陈展同志由重庆飞返沪宁一带后,曾来寻梦。当时四下一片衰颓正在修葺,山上新建一个小亭,开了小径。当时我还不知道汪精卫死后就是葬在梅花山上。以后,终于知道:蒋介石秘密下令在1946年1月21日由国民党七十四军派工兵用烈性炸药炸开汪墓并将汪尸火化消灭。为消除爆炸痕迹,在汪坟原地上盖了一座小亭。据传,炸开汪墓后,见汪精卫尸体完整,着马褂、长袍,马褂口袋内有陈璧君用毛笔写的“魂兮归来”纸条,身旁有一本手抄的汪精卫诗稿,诗稿最后一首题为《自嘲》,字迹歪斜,未具年月,诗曰:“心宇将灭万事休,天涯无处不怨尤。纵有先辈尝炎凉,谅无后人续春秋。”有人读此诗后,依原韵改为:“梦落东溟丑事休,卖国终将积怨尤。莫道世间历炎凉,恶名遗处正春秋。”诗是改得颇具讽刺意味的!回想起来,我1946年3月游梅花山时见到的小亭下面原来正是汪逆墓址。这次重来游访梅花山,山上梅花未开,亭子依旧,游人不多,估计知道往事的恐怕更少。看着梅花山,我不禁浮想联翩了……

汪逆精卫抗战期间投敌,1940年3月在日寇卵翼下成立伪国民政府,一直担任党政军首脑,是中国天字第一号大汉奸。1944年11月10日病死在日本名古屋。11月12日由飞机运尸回南京,11月23日葬在梅花山上。当时规模盛大,楠木棺材是用六十四抬京杠由杠夫抬上去的。汪逆这样的汉奸巨憝,抗战胜利之前病死,人都说“太便宜了他”,遗憾未见他受到公审。沪宁一带伪政权垮台前后流传过一个政治笑话:

南京伪宪兵抓到了一个小游击队员,只十二岁,但是他想用炸药炸毁汪逆的“国民政府”。汪逆听说后大惊大怒,叫宪兵把小孩带来要亲自审讯。

小孩态度倔强,昂首挺胸,怒目而视。

汪逆:“想用炸药炸毁国民政府的是你?”

小孩:“是的!”

“那你是游击队?”

“是的!”

“你这王八蛋!这么小也做游击队!为什么不去读书?”

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