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火文集

王火

> 王火文集 > 王火文集目录

第1052章 王火序跋集(12)(1 / 2)

上一章目 录

近年来,散文的繁荣形成中国文坛一大景观。映森,有写诗的基础,这是一种优势!他现在喜欢写散文,而且常读从古到今的散文大师和名家的作品,向中国的大师和名家也向外国的大师和名家学习。看到过高山大海的人,有利于开阔眼界,懂得什么是高大与广阔,必然会在创作上有“会当临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之感,从而产生大气的作品,我为他高兴。

文章之道,其道多端;运用之妙,在乎一心。我已年近八十,但是比我更老得多的季羡林先生说过:“写散文虽然不能说是难于上青天,但也决非轻而易行,应当经过一番磨炼,下过一番苦工,才能有所成。”这是名言。对于写散文,我至今仍觉得非我所长,且常在琢磨如何增强现代意识,以超前的眼光来审视生活,以便写出情浓意美且富于前瞻性的精锐散文来。写序至此,愿与努力耕耘、与时俱进的映森老友共勉之。

(2002年6月于成都浣花居)

看这一片春华秋实

——闻辅《芳草集》序

我是1983年认识闻辅(文甫)老友的,那时他是四川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的一位编辑副主任。我们曾工作过一个时期,相处得很好。后来,他调四川教育出版社任副社长去了,虽不常见面,只要发现报刊上有他写的文章,我都要读一读。不过他有许多笔名,有些文章是用我生疏的笔名写的。因此,现在这本厚厚的《芳草集》原稿放在面前时,我不禁一惊:嗬,居然有这么多文章我没有读过!

说是“一惊”,其实并不该吃惊。闻辅是个热爱写作的人,但从事编辑工作近三十年,一直致力于为他人出书。他责任心强,工作认真,想写,每每少的是时间,许多创作计划都搁置了,不少该下笔的好文章都水也似的流逝了。尽管如此,他写得还是很多的,无论顺境、逆境,无论春夏秋冬,只要能抽挤出那么点空隙,他就要“见缝插针”。《芳草集》是一个自选本,内容丰富多样,形式不拘一格,有熬夜笔耕的产物,有带病孜孜的佳作,看得出他对文学的热爱与陶醉,对写作的勤奋与执着。

看到他比十年前显然多了点皱纹,也多了些白发。于是,面对着一位辛勤耕耘者收获来的花朵、果实,想着他那艰辛而喜悦的风采,我不能不带着感情,仔细阅读他这许多带着感情的散文。

行文之自由自在和自然,使他的多视角、多层面、多场景的散文都发自内心,抒情、描叙及议论富于人情味,都平易近人。用自然、平和、朴实、清纯八个字来形容读后的总印象,也许是恰当的。

“山水篇”中的三十多篇游记,在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中,流注着清晰的历史意识,景物风情,韵味旖旎。发怀古之幽思、咏时代之美奂。白马秋风的蕴蓄,青城后山的秀丽,鸟岛奇观,邛海横渡……泛现着丰富的遐想与沉思,采撷着古今的感慨与启迪,读来,美丽如画,色调斑斓。作者洋溢着饱满厚实的激情,常使人掀起低回不已的汹涌心潮,仿佛身入其境,能借壮丽的自然山水陶冶襟怀。

坚持从生活出发,扎根于生活,立足于真实人生,“人物篇”中十九篇人物散文给我这种直感。十九篇,写古人,也写今人,以彩墨点染的笔触描绘人生图画,读来有纵横开合之气度,又有沉甸甸的沧桑变迁的感喟。

“书影篇”中二十多篇散文评论,言之有物。闻辅是以一位有高级职称的资深编辑的身份,在捕捉和开掘出版物和影剧的韵味和价值。文中熠熠闪烁着的,是炽热情怀。他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编辑实践经验,在戏剧方面也有较深造诣。书评和影剧评论中发挥了他的所长,反映了他的爱憎与独到的体会。

我看,真诚是这部散文集中的聚光点,也是这部散文集的灵魂。闻辅为人真诚、实在,在我印象中,是个于无声之中自奋自强、廉洁耿介颇为奇崛的人。文如其人,我总觉得这里选集的散文都是感情很真的作品。他在断断地倾吐心声,真诚的情与真诚的思紧密合在一起,既有他生命的剪影,又有他对生活的关切与坦露。因此,这些散文就不乏有一种诚实美。

文学是寂寞、艰难的事业,同时也应该是辉煌的事业。它重在参与,只要有那许许多多矢志不渝热爱文学的人在忘我地迷恋、开拓与开掘,只要人类的精神与心灵的渴念不灭,文学就永远会伴随着人类社会一同蓬勃向前,它不会变成沙漠,更不会消亡。

人间需要真、善、美的求索,每个真正在生活的人应当坚信,生活之树总会带给你一片浓郁的绿色。生活绝不亏待每一个真正投入并奉献过的人。把自己沉淀到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,进入生活和时代的海洋,与群众同呼吸、同忧共乐,生活就会充实。你就不会心河干涸、笔头枯涩,你就会像果农对果树的精心培育,春天时有繁花满树,秋季时有硕果累累。

我很高兴看到有闻辅这样一位热情、正派、优秀勤奋的同行者在潇洒前进!

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